酒足饭饱,乘兴而归。
回到大营已是半夜,除了当值的将士,其他人都已经休息了。岸上的大营很安静,河边的船只也一片漆黑,只有一艘船还亮着灯。孙策不免有些奇怪,叫来当值的士卒,才知道是魏腾。魏腾是会稽人,习惯了坐船,又自知不是孙策亲信,自觉的保持距离,不在孙策的中军大营居住。
孙策带着郭武来到魏腾的船上。听到脚步声,感觉到船体晃动,魏腾探出头来看了一眼,见是孙策,很是意外。“将军半夜前来,有何指教?”
孙策嘿嘿笑道:“是你出来说,还是我进去说,总不能隔着窗户说吧。”
魏腾转身看了看。“我出去说吧,舱里灯油味很重,我也想出去透透气,待会儿准备休息了。”
孙策应了,转身来到船头。魏腾在舱里整理了一下,弯腰走了出来,抖抖衣服,来到孙策身边。月到中天,倒映在河中,波光粼粼,自有一番静谧安祥。魏腾呼了吸鼻子,又打量了孙策两眼。
“将军喝了不少酒啊,就不怕有危险?”
孙策笑笑。他知道许淳想对他不利,但不是现在。许淳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,知道他家那几百部曲不是义从营的对手,不会轻举妄动。他邀他去参加两天后上元节的灯会,自然是需要时间调遣人马。他也想借此机会对许淳下手,但这些没必要和魏腾说。
“魏君怎么不去赴宴?”
魏腾轻笑一声,将手负在身后,仰起头,欣赏了一会儿将满的明月。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许家的故事我也略知一二,我虽不成器,也不屑与之为伍。”
孙策笑嘻嘻地说道:“你是说许武发家的故事,还是后来许戫依附阉竖那些事?”
魏腾转头瞅瞅孙策,哼了一声,转身就要回舱。孙策笑道:“魏君心虚了?”
魏腾停住脚步,没好气的说道:“将军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我人到中年,疏懒成性,怕是改不了了。将军如果嫌恶,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,何必这大半夜的跑来消遣我?有这时间,你不如早点休息,我不如再读两节书。”
“你读的什么书?”孙策也不生气,慢吞吞地说道:“你是上虞人,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啊。听说上虞的虞与舜帝有关,有这回事吗?”
魏腾神色稍缓,转了回来。“故老传说,舜避丹朱之乱于此,是否属实,不太好说。”他思索片刻,又说道:“不过豫章、丹阳等地也多有关于丹朱的传说,典籍中也偶有记载,只是众说纷纭,分歧甚多,难以采信。上古之事,连圣人都说不清楚,我见识浅薄,不敢误人,将军何不向杨德祖请教,这些事尚书中记载较多。”
“他们家研究的是今文尚书,抱着那几篇不放,除此之外,一个字也不肯多认,更何况这些野老传说。”孙策想了想,又道:“魏君,你有没有想过尧舜禹之时没有文字,结绳而定,所有的故事都是口头传说?”
魏腾摇摇头,不屑一顾,连反驳的兴趣都没有。
孙策笑笑,接着说道:“魏君别忘了,文字一直是在变化的,秦以前,六国文字不同,你说哪个是仓颉所造?一个人造出来的文字,会有这么大的区别?依常理而论,这仓颉造字大概是不怎么靠谱的,还不如舜避丹朱来得可信。”
魏腾沉吟片刻,转头打量着孙策。“将军此言虽然离经叛道,却着实有些道理。除此之外,还有证据吗?”
“魏君相信我这个武夫的胡言乱语?”
“我没有信,但是不妨一听。”
“魏君认识圣字吗?”
魏腾哼了一声,没理孙策,过了一会儿,他又若有所思。“圣者,左耳右口,倒是有点口耳相传的意思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故老传说倒也未必就不可信,至少可以补经籍之不足。圣人有云,礼失求诸野,莫非就是这个道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