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又少,欲在丹阳屯田,没有五年时间难见成效。可是令君别忘了,孙策与众不同,他也许能别出蹊径,两到三年就能成功。”
杨彪很尴尬。刘巴这句话是在替他辩解,其实是证明了荀彧的分析。丹阳不可能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看到屯田效果。他不熟悉丹阳的具体情况,杨修也不熟悉,很可能被孙策骗了。至于孙策被人骗了,他不太相信,因为孙策做事精细,他提前三个月就派人查访丹阳地形,不可能不了解丹阳的实际情况。
虽然是同龄人,但杨修阅世太浅,不如孙策狡诈。若非如此,他也不会莫名其妙的成了孙策的辎重营主管。当然也不仅仅是他,马超、阎行都被孙策笼络住了,阎行甚至成了孙策的骑将。
卑贱者多能,高门子弟有见识,却往往眼高手低,不如出身卑贱者通晓实务。
“孙策与众不同,是他特立独行,敢为天下先,并不是他有鬼神之能。只要我们敢于放弃那些繁文缛节,他能做的,我们也能做。杨公、子初及司徒府诸贤为屯田想了那么多办法,难道孙策还比诸位更高明?不过……”荀彧话锋一转。“杨公,正如子初所言,孙策别出蹊径,在南阳主政不到一年时间,南阳军械就成为天下利器。他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,丹阳屯田迅速取得成果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“怎么说?”
荀彧看看杨彪,又看看刘巴。“杨公,司徒府有通晓农学的人才吗?”
杨彪摇摇头,又点了点头,心有灵犀一点通,他已经明白了荀彧的意思。南阳军械为什么能提升那么快,原因就在于黄承彦父女,木学堂、南阳铁官都是他们一手操办的,新纸、四轮马车和抛石机也不例外。术业有专攻,一个专业人才抵得上一群普通人才,如果孙策找到精通农学的人,屯田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也不是不可能。杨修不是说了吗,祖郎推荐了一个叫鲜于程的人主管屯田事务,这人就是研究农学的。
“人才难得啊,我们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人就好了。”杨彪叹惜道:“可惜,关中没有第二个赵过。”
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就算有第二个赵过也没用,孙策可以支付黄承彦二千石的俸禄,杨公能这么做吗,就不怕有樊迟问稼穑之讥?”
杨彪微怔,目光一闪,在荀彧脸上停留了片刻,忽然笑了起来。“原来你绕了半天,在这儿等着我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