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赵云不会支持袁绍。两害相权取其轻,还是支持公孙瓒比较有利。可是公孙瓒犯了众怒,与他结盟,就等于与幽州士人为敌。赵云不是幽州人,没有这样的感觉,可他是幽州人,不能不考虑人心所向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大问题:以公孙瓒那脾气,不是你想结盟就能结盟的,他连孙策都不放在眼里,哪会看得上他刘备啊。之前那么多次托人传话,公孙瓒都不肯见他一面。现在公孙瓒众叛亲离,你以为他就会忍气吞声?错!他会更加偏激,什么话也不听。
可是让他和公孙瓒对阵,他也没这底气。他这点人马攒得不容易,可不想一下子全毁在公孙瓒手里。
与袁绍结盟?这也不行。一是袁绍未必会看得起他,就算迫于形势,与他结盟,那也只是权宜之计。以袁绍的脾气,将来肯定会和他算帐。二是袁绍取了幽州,将来难免会和孙策面对面。他不觉得袁绍有击败孙策的把握。
进退两难啊。
“那子龙的建议是……”
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府君是刘使君上表朝廷委任的渔阳太守,自然应该听朝廷的命令。于今之计,府君宜派人迎接张使君入境,请他主持大局,府君全力配合便是,毋须考虑太多。”
刘备豁然开朗,随即窃喜不己。还是赵云比较稳重,考虑得周全。朝廷既然委任张则为幽州刺史,分明是不愿意看到袁绍占据幽州。张则到达幽州后,应该不会与袁绍结盟,但他怎么处理公孙瓒却是个疑问。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,对他来说,张则是朝廷委任的幽州刺史,代表的就是朝廷的意思,他只要听张则的安排就行。不管张则会怎么处置公孙瓒,都离不开他和渔阳郡的支持。
刘备看向简雍。简雍不慌不忙。“府君,不管是谁接任幽州刺史,没有粮草,都无法立足。朝廷不也是靠南阳支援的粮食才渡过难关的吗?”
刘备目光一闪。“这么说,岂不是袁绍也有机会?”
简雍摇摇头。“关中大旱,支持袁绍的朝臣倍受指责,袁绍都没有输一粒粮食入关,他会支援幽州?就算他愿意,他也没这实力。以前是青冀两州共同补给幽州,现在由冀州独力承担,冀州又能支撑几年?能支援幽州者,非孙将军莫属。府君,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请府君三思。”
刘备权衡片刻,转头看向赵云。“子龙?”
赵云躬身道:“府君,我以为宪和所言甚是。袁绍志大才疏,恐能善始,难善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