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一章 宋军二次北伐(三)(1 / 2)

赵良嗣早有准备解释道:“不不,高兄误会了,正因为重视作为大金使者的二位,我们才把你们的住处安排在这里。”

高庆裔冷哼道:“哦,那倒是我们的错了?那就请赵兄解释一下吧。”

赵良嗣笑道:“高兄既然精通汉文化,可知道班荆的典故?“班荆”典故出自《左传》。春秋时期,楚国大夫伍举(即伍子胥之祖父),与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。后来因岳父犯事,伍举避祸于郑国,并准备投奔晋国。在郑国都城郊外,他与声子不期而遇。于是,二人在路边折了些荆条铺在地上,相对而坐,边吃边谈。于是,“班荆”后来便代表了朋友间相遇不拘礼节、共坐一起畅叙情谊的意思。”

高庆裔不知如何反驳道:“哼,算你说的有理。”

乌歇说道:“我们这次来,主要是想问一下,贵朝出兵进攻燕京,为什么不派使者去通告一声?贵朝使者以前屡来本国,共议夹攻契丹,这已载于国书。我大金皇帝认为,中国是礼仪之邦,必不爽约。但是,贵朝派遣童贯任宣抚使,统大军,压燕境,竟迟迟不来通报我国,不知是何原因?故遣我等来询问。”

赵良嗣他冷静地答道:“我朝皇帝闻贵朝今年正月已经攻陷中京,然后引兵至松亭关、古北口一线,又乘势攻取西京。我们苦等数月,迟迟不见贵朝来报起兵日月。但既然已知贵朝大军进发,于是,就令童贯出兵,以应贵朝夹攻之意。彼此都没通报,所以都不必计较。”

赵良嗣刚说完,中使童师礼便拉着赵良嗣离开了大厅,来到中庭,他向赵良嗣耳语了一番。

返回大厅后,赵良嗣严肃的道:“我朝皇帝问你们,贵国兵马屯白水泊已经多时,可为什么至今尚未捉住辽国旧主?又听说辽国旧主逃入夏国,从夏国借的兵马数万已渡过黄河,夺得西京以西诸州,占领了不少土地,不知你们来时知此事否?”

高庆裔答道:“我们来时,听得契丹旧主已逃往沙漠,我朝皇帝已派遣人马前去追击,早晚终会捉到他。并且,沙漠之间系鞑靼之地,此地国君已降拜我大金。契丹旧主现在已走投无路,他逃不出我们的包围圈。”

翌日,宋徽宗在崇政殿接见金使。

乌歇和高庆裔跪拜道:“臣等拜见大宋皇帝。臣等来时,皇帝让臣等传语大宋皇帝,因辽国昏主无道,故举兵再伐辽国,现已大获胜捷。所有旧汉地之事,专遣使者来此商议。”说完,二人便将国书呈上。

宋徽宗满脸笑容道:“谢谢大金皇帝,远遣使者来到宫阙。辽国旧主尚在沙漠,早捉到早好,朕这也是为大金着想。关于旧汉地商议之事,大事已定,具体细枝末节,你们可到宰相王黼宅邸商量。”

宋徽宗赏赐了大量金帛、茶叶给两位乌歇和高庆裔。乌歇和高庆裔谢恩礼毕,由檀棹送他们回班荆馆。

金使走后,宋徽宗与赵良嗣、王黼三人一起研究金国国书。

只见国书上写道:“时光荏苒,转瞬一年。去年,本朝遣曷鲁、大迪乌出使贵朝,以期相约出兵时日,然稽留数月未得。贵朝不遣回使,仅有回书云:“汉地等事并如初议,俟闻举兵到西京日期,以凭夹攻。”此后,音信不通。贵朝不言期,本朝就便计度,因此遣兵征讨。初到中京,即日攻破,辽国昏主潜逃,我军遂直抵山西,擒捉昏主,奈何让其脱身逃遁,只获行宫并女二名与文武百僚。大军续往西京,应、朔、蔚及西南路招讨司一带诸州县部族军戍,悉皆降附。后有西京、德州两处相次叛乱,累行招诱,竟不自新,军令既出,无由可追,纵兵激战,杀俘殆尽。

后知辽国昏主窜于沙漠,遂分兵追捕。其余处所并已归降,夏国已遣使来议通好,鞑靼愿输岁贡,永久称藩。燕京一处,留守国王耶律淳僭号称尊,曾遣人来,意欲称藩求和,本朝念及与贵朝有约在先,故未相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