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来到私塾,找到那位教书先生,是一个比我还要年轻的青年,他那时正在教村里的蒙童识字,见我过来拜访,便让学生提前下学。我二人坐在他的房间,那是村里唯一一个石头房间。房间里还有火炉,炉子里的木炭是村民们砍伐附近山林的树木自己烧制的。我便开玩笑说道,没想到他这个读书人也讲究这些,教人识字不应该是他的分内之事吗。那人听罢,面不改色,说他是私塾里的老师,教他们也确实是分内之事,可是他并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,那他告诉村民们今夜有雨,让他们抢收麦子就不是分内之事了,如果我觉得他收这些东西不合适,那就把它们当成是村民送给他的谢礼吧。”
“无论是村民还是读书人,都是要生活的,我没有多少力气,而这里也确实需要一个有学问的人来教导他们的孩子,可是别处的私塾太贵,我便只收一些他们用不完的东西,当作学费,这样我既可以活下去,他们也可以获得知识。”
“两全其美,只消两厢情愿,旁观人看的太清,却也是不明白。”
“我又问他,是如何知道今夜有雨的。他说那是自然规律,并不是上天的安排,我自然是知道这些,只是想知道是谁告诉他的。他说是他的老师,我问他那些村民为什么会相信这些,因为我以前遇到的那些人都把降雨当作上天的恩赐,并不相信规律一词。他笑称这里的村民之前也不相信,而且他提醒的次数多了,这里的村民便把他当作了上天派下来的使者。不过他并不在乎这些,他只是一如往常的在私塾教书,有时还会去别人家蹭饭,相处久了,这里的人也就相信他不是什么上天的使者,而是和他们一样,是活生生的人。我问他用了多长时间,他说让村民完全的相信世上无鬼神,是完全不可能的,因为他只是证明自己的身份,就用了三年。”
“我最后问他,想不想成为一个修道者,如果他愿意,我可以成为他的引路人。他拒绝了我的好意,说他很满意这样的生活,要是真的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神仙,反倒会受到这里村民的冷落,那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。”
“临走前,我送给他一本我自己编写的书籍,他也回赠给了我一本,只是很可惜的被我遗失了。”
荀夫子小酌一口紫色酒壶里面的酒水,将酒壶轻放在桌子上。
周天申问道,“老师当年之所以下山,是不是为了验证自己心里的规律二字?那规律和规矩有什么不同?”
荀夫子哈哈笑道,“看来我让你看的书没有白看,没错,当年就算是大师兄不劝我下山,我也会离开山门的,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至于规律和规矩,一个讲究客观存在,而另一个则是主观意识。规律,无论你是否遵守,它都在那里默默发挥着自己的作用,而规矩像是一种约定俗成,遵守的人多了,它就存在,如果无一人遵守,那么规矩就是落在了空处,除非制定规矩的人能够以一己之力,力挽狂澜,让人遵守规矩,否则就是不存在的。”
周天申点点头,伸出两根手指头,笑道,“老师,该第二件事喽。”
荀夫子伸了一个懒腰,缓缓道来,“我离开那个村庄,兜兜转转之下,又来到了一座城池,当时那里正在闹旱灾。当时我就在想,我心中的规律到底能不能像那位教书先生一样,对世人是有用的,我便走到城主府,表明自己的身份,告诉城主,我想帮助他们解决灾害,但是需要整座城池的配合。城主很忌讳我的身份,便带我去了城外,因为常年没有下雨,庄稼颗粒无收,农民除了在那里怨天尤人,已没有任何办法,我看到城门口有人在设立道场求雨,便走上前去,城主跟在我身后解释称,这是城里的国师所为,说是要举办七七四十九场才可以感动上天,让他们赐予雨露,降临世间。我不禁回头望去,那座村庄距离城池不过十几天的路程,可就像教书先生说的那样,让世人完全相信尘世间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