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官人可知,这攻守双方差别在哪儿?”
曹文宏的话突然传来,把正直分神的宁远重又拉了回来,脱口答道:
“在哪儿?”
“凡进攻者,遇强则聚兵一处,敌溃则分路追杀,而守则星罗棋布分兵各方,假若敌我双方兵力相同,防守者四处分散,进攻者则聚集一处,在单个战场上,永远都会处于兵力的下风,这是其一。”
不用曹文宏细说,宁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宋军善于守城这算是一个优点,却也是致命的问题,因为如果你只是守,那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只是延长了你被消灭的时间,若没有攻守结合,单个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就永远无法解除,也许这次你守住了,那下次呢?而且守城无法歼灭敌军,于战局没有意义,这正是两宋的死穴,能守而不能攻,终必亡矣。
“那其二呢?”
“其二,利州路多山少平地,田陌稀少,能够养活多少军队?我大宋又以步兵为主,机动困难,只能守株待兔。所以军队大多平时屯驻边关,即使一地遇袭,其他地方也不敢擅动。所以为了应对强敌,必须将全部主力压在蜀口防线,这数万人马分守的各个关隘,又无一不是雄奇险峻之地,那粮草何以为继?为了养活这些军队,每年要从川内调粮过百万石进山,你可知道一石粮食运到前线所费几何?消耗的民力又有多少?”
曹文宏这两段话说的有些复杂,可能是怕宁远听不明白,所以讲的时候故意放满了节奏,讲完还看了他一眼。只见这个官人目光低垂,似乎若有所思,淡淡的答道:
“所以你们就陷入了一个囚徒困境,要狙敌于天险,就必须付出经济代价。而屯兵于川内又无险可守,军队不能机动,各自都是孤城。长此以往,不但消耗了巴蜀的经济,在防线上还要面临破一点,则全线崩的被动局面。”
“囚徒困境....?”
曹文宏一脸惊讶的表情,倒不是因为这个新鲜的词汇。而是宁远不但一点就明,还帮他补充了后半段的内容。要知道这里面的厉害关系,很多常年带兵打仗的将领也未必说的清楚。
....这个官人当真不一般呐,看着宁远抬头又看向自己,似乎在求证自己的说法,曹文宏便接着说道:
“官人果然洞若观火,这蜀口防线本来就硝烟不断,此前与金人作战各处都多有损毁,况且绍定年间,蒙军多次以假道灭金的名义入寇,致使关外五州尽破,及至端平年间,阔端犯蜀之时,三关已是漏洞百出,加上运筹失措,贻误战机,导致利州路全境沦陷,川内诸州府也尽遭毁掠。”
说罢曹文宏低头不语,其中细节,全用一句运筹失措贻误战机盖过,显然不愿提及往事。
宁远也似有所思的凝视着远处,看着魏兴龙正带着人砍伐毛竹,此处一条溪水穿过,竹林茂密森幽,恰好又是在山顶,四周开阔,隐蔽性非常好。山下的溪流直通白龙江,是个十分理想的安营之地。
此时正值晌午,炙热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,如繁星般般洒在地上,随着清风摇曳。忽然间飞来几只白鹭,站在竹林顶端的枝叶丛中,发着那种清脆而悠长的鸣叫,更显得林中清幽无比。
画面就这样禁止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…。
“如果换做蒙古人,恐怕他们就不会这样严防死守了。”
宁远率先打破了沉默,抛出一个诡异无比的论调,这种视角显然是超出了曹文宏的思考范围,不禁瞪大了眼睛…。
“那是…?”
“重兵应当屯于成都府与汉中,然后尽毁自关中入蜀的全部道路,边隘只留警备哨所。当发现敌踪时,汉中仅死守兴元府,机动部队则全部撤离。或与敌军周旋,或包抄其后路粮道,只要等到成都主力赶到之时,前后堵截,敌军必然是无力应对。”
“这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