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三百人,三十年一个轮回吧。
三十年一共就三千人。
就算是把其他的所有科目都给你加在一起,连恩科都算在一起。
三十年的时间,你都拿不出五千人来。
那么相比较于唐朝的一万多,明清的两万多,还有宋朝的动辄十万加的官员。
这个数字占比有多少?
这里面唐朝因为是科举的正式开端之一,他对于科举还不是那么的完善,就不从唐朝说了。
说,在那们就从宋朝说。
宋朝的科举就是进士、明经科目,考试内容有帖经、墨义和诗赋这些。
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,取消诗赋、帖经、墨义,专以经义、论、策取士,定下来了这个基调。
而在北宋这个动辄十万加的官员体系中,他们是怎么做官的?
靠投胎!
在宋朝,读书人是幸福的,这个话是真不假,你读书读出来个成绩之后,你就幸福了。
那么你如果读书读的不好怎么办,没关系,你投个好胎,你在个官宦世家,哪怕是个书香门第也行。
你只要把这个胎投好了,你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能够当官了。
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儿,叫做封妻荫子。
其中这个荫子说的就是宋朝的恩荫制度。
也是十分为人诟病的一个制度。
什么叫做恩荫制度,就是一个官员干到了五品,那么他就可以向朝廷请命。
让自己推荐的一个人也进入朝廷当官,当然了这个官要比自己的品级降低三个品级。
也就是八品,可能还是九品。
不顾最起码这是一个官身啊。
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,恩荫的人数跟随着自己的职位变化而变化。
五品的时候,你只可以恩荫一人次,到了一品大员你可以恩荫十人次。
没错,这里面还有一个次,是一次十个人,而次数,绝对不止一次这么简单。
看看这个数字,你就看这十个人的数字就已经很过分了。
你要是家里不太兴旺的那种,比如于谦,这家里就一个儿子一个养子,他最后还差八个呢。
这不但自己的儿子侄子能够得到好处,这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里的亲戚,那也是跑不了。
甚至就连门客,幕僚他也跑不了啊,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很多人愿意去给人家当幕僚,当门客。
这不仅仅是宋朝,在其他的朝代,也是有着这种事情的,只不过没有宋朝这么明面儿上。
真正做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。
而且这还是单次!
而且机会还很多,非常的多。
首先和科举一样,三年一次的定期恩荫,之后还有很多恩赐级别的恩荫。
比如皇帝得到了个儿子,心情一好就可以来这么一次。
甚至于祭祀,典礼,立功,致仕,亡故,甚至皇帝过生日的寿诞,他都能够来这么一回。
没开玩笑,就是这么胡扯蛋....
这么做,咱们看来就是非常的扯淡了,但是你换个角度,你如果是那个投胎好的人呢?
那是不是就不一样了?
所以这就是导致了北宋冗官很是严重不说,最重要的是在冗官这么眼中,分权平衡这么严重的宋代竟然还会有皇帝遭到威胁。
比如宋仁宗在自家的皇宫里面就被刺杀过,还是自家皇后抄刀子出来护驾的。
而最后就抓到了三只小猫小狗出来。
这里面的真相不重要,重要的是为什么最后这无数次的改革尽数失败?
明明没有权臣,明明宋朝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利,那么是什么能够导致皇帝一次次改革惨淡收场。
是他们没有臂助?
范仲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