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管理,还能通过宏观调节的办法,让每一个镇子里的人都跟着受益。
修路和兴修水利,一直是雍州和冀州在做的事情。
做工的人有钱赚补贴家里,总是能够提升一家人的幸福指数的。
“许多人都是眼神闪烁,心里有愧,也就是现在大部分人只要不懒惰,生活才过的好了一些。”
张嫣调查过许多人,有些人不是很在乎,可也有些人在问起家里老人或者小孩的的时候,就会失声痛哭。
还说“若是当年有这么好的世道,何至于······”
“现在还是人手不足,你估计一下,多少个相邻的县城,才能够把慈幼局和养济院都建立起来?”
每个县城都建,对现阶段崇祯的财政来说,负担不是很大,他缺少的只有人。
“我现在担心的是,要是慈幼局和养济院捡起来之后,这样随意丢弃幼儿和老人的事情会更多。”
张嫣是知道,有些事情,看起来是一件好事,可只要执行下去,就会变成麻烦。
崇祯弄出来的官办医馆就是榜样。
虽然看病依然是要给钱,可到底便宜,还有官家作保障,不会被庸医欺骗。
最开始的时候,可真的是人山人海。
每天排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。
“可有些事情,不管有多艰难,还是要做啊。”
崇祯也是一阵无力,他搞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了。
官员的贪赃枉法是一个,老百姓占小便宜也是一个,堂堂大明的教育水平,按理来说不低啊。
那些秀才,儒生们可是经常在宣讲仁义道德的,它怎么就一点作用都不起呢?
“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?我是说可以想办法,让他们家里人不会产生放弃老人的念头,毕竟幼儿还是很好养活的。”
张嫣知道崇祯鬼点子多,实在不行就加进大明律中,不孝就去坐牢,或者罚金,总有一款适合的法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