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:
“喜报!喜报!”
“何事?”刘聪眼睛也不抬,努力做出一副天威不可测的样子。
“征东大将军石勒有报”,那骑兵抱拳:“东路大军绕过刘演驻守的邺城,成功袭取襄国城,在河北扎下了脚跟。”
在平阳的“大汉朝廷”看来,石勒虽然擅杀王弥,却还是汉国的征东将军,现在石勒袭取襄国,无论如何都是好消息。
“很好!”刘聪赞许道:“只要石勒这泥鳅在河北,刘琨、王浚两个奸贼就动弹不得了。”
“皇上神威莫测!”
“晋祚将亡,我大汉又要中兴了!”
筵席之上,投降的晋臣一阵阿谀奉承之声,令刘聪好不快意:这大汉皇帝,到底还是比大单于当得舒服。
他一瞟那传令的骑兵,却发现他还是面露紧张的神色,不禁有些奇怪:
“面对如此令人振奋的消息,你还紧张什么呢?”
“因为,还有一个坏消息。”那骑兵颤抖着说。
原来刘聪喜怒无常,尤其喜欢好消息,憎恶坏消息。每当坏消息传来之时,如果刘聪心情好也罢;如果他心情糟糕,往往轻则罚俸,重则鞭打。传令官都知道这一点,所以往往先报喜,再报忧。
所幸今日刘聪还算高兴,所以只是轻轻一问:“还有什么坏消息呢?”
“我……我来平阳的路上,听闻长安的司马邺刚刚自称皇太子,要率八十万大军进犯,我大汉只有四郡之地,恐怕又要遭遇倾覆之祸啊!”
骑兵越说头越低,正准备承接刘聪的雷霆之怒。不料刘聪思索片刻,却放声大笑起来。
“哈哈哈哈哈哈哈!”他挥鞭指向骑兵:“你真是孤陋寡闻啊!”
原来刘聪前几日早就收到消息,说江东琅琊王发兵北伐,主帅是祖逖、桓景二人。虽然不知道这个桓景是什么人物,但刘聪年轻时在洛阳也曾听闻祖逖和刘琨是齐名的人物。
光是一个刘琨就让他心神不宁,再来个祖逖又如何得了?于是这几日,他一直没有睡好,连宠后刘娥的眉毛,也没有先前好看了。
现在听见新的情报,他精神一振,恍然大悟:原来这都是长安小朝廷搞的障眼法!如果真有八十万大军,这些人早干嘛去了?而琅琊王北伐的消息估计也是骗人的,那桓景应该也是个假冒的名字,也难怪自己不认识。
“司马邺这孺子岂有八十万大军?怕是其左右教他的吧。”刘聪继续横眉挥手道:“待我军拿下长安,看他还敢如此嚣张否?”
他将怀中的美人推开,指了指坐在末席的会稽郡公,也是前大晋皇帝司马炽:“会稽公,你真是教侄无方啊。”
“天子声威过重,不是司马邺那种徳薄之辈可以承受的”,司马炽早已一身冷汗:“鄙人愿效犬马之劳,为天子写信去长安,必教那逆侄拱手来降!”
“不必了!”刘聪早就厌恶司马炽的这种严肃恭顺的态度,总想找点乐子:“会稽郡公若真愿做些事情,不妨换上青衣,为朕倒杯酒。
“你传出去”,刘聪拍拍尚跪在地上的传令官:“他们所谓大晋皇帝尚且要为朕着青衣倒酒,区区皇太子、刺史也敢反抗?他们所尊的头头尚对朕百依百顺,谁是正统、谁是逆贼,应该不言而喻了。”
着青衣倒酒,这是奴隶才做的事情!
先前刘聪虽然残暴,但为了拉拢晋人,还对司马炽礼遇有加,现在连基本的礼数也不装了。晋朝旧臣不禁面面相觑。
祖逖和桓景在长江中流用船桨泛起了一朵水花,却不光促使司马邺进位皇太子,还在万里之外的平阳掀起了一场风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