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穿越之时,桓景就思考过,这是一个末世,必须有人站出来匡扶危局。虽说经过日常事务的消磨之后,他现在心中不过是想先治理好豫州一地而已,但心里总还是存着如果将来晋室有难,自己必将出手相助,扶大厦于将倾的幻想。
可当这个时刻到来的时候,他才发现,在自己也是焦头烂额的情况下,凭借自己这点力量根本没法帮上朝廷的忙。从自己的情感出发,自己对眼前这个内斗不断,幼主当朝的晋室毫无感情,所以也似乎并不值得相助。
而从自身利益出发,赵固对谯城的进攻才是豫州最迫在眉睫的事情。在东面空虚之际,总没法仅凭借一席话语,就让这位从前以精明狡诈闻名的盗匪乖乖退兵。如果这时抽调主力随郭诵西去,那么自己独立击败赵固的难度,想必也会大大增加。
他沉默着,努力避开郭诵的目光。
郭诵似乎看出了桓景的为难:“司马有什么难处么?”
“我方兵力也吃紧”,桓景叹了一口气:“请郭公子稍等片刻,此事事关重大,不得不从长考虑。”
“司马不必着急,等祖刺史从上蔡回军之后再议也不是不行,只是也不能过于迁延,毕竟朝廷危在旦夕之间。”
桓景揉了揉太阳穴,试图清理思绪。看来一切都还得从利益本身出发,过多地考虑情感是不必要的。
如果说回绝郭诵的请求,抛弃长安的朝廷,又会如何呢?
自己当初是以北伐的旗号统一豫州,所以吞并同为晋人的樊雅和张平才显得名正言顺。那么现在朝廷有难,长安面临大敌,自己却不发兵救援,那么士人如何相信自己是真心北伐呢?以后再要统合中原的诸势力,又如何能够取信于人呢?
这么看,朝廷虽然和琅琊王多有龃龉,但自己发兵救援,本来就是应有之义。
不过郭诵的提议也太突然了,桓景一时摸不着头脑。
司州距离长安万里之遥,即使李矩兵力充足,似乎也不太可能立即支援上长安。桓景之所以犹豫不决,也是因为不知道李矩将如何用上这些兵力,也无法评估自己发兵到底值不值。
即使要救,也必须问个清楚。
“不是还有凉州的张轨,和秦州的南阳王么?为何不要他们救驾,却要我们这些远水,去解天子的近渴呢?”
“南阳王和朝廷素来相互猜忌,而张轨虽然忠诚,但远在凉州,而且也是垂垂老矣,恐不久于人世。这样看来,天子所有的兵力,仅限于雍州贾疋一部,显然是不够的。”
“好吧,我们就当长安无法自救。可即使这样,如果我军发兵,也是在长安数千里之外,尊姑父又打算如何匡扶晋室呢?不也一样远水救不了近渴吗?”
“我军离长安远,但离贼军近。贼军向西攻打长安,东部空虚,这正是兵法乘劳之时。我姑父认为,当攻其所必救。”
“怎么个‘攻其所必救’呢?”
虽然这么问,桓景心里大概也算是猜到了,李矩想进攻汉国薄弱处,来吸引刘曜回援。毕竟通往关中的道路,无论是武关还是函谷关,现在都已断绝。最为近便的营救措施,正是就地进攻,赌刘耀放弃长安,回援洛阳。
“如果我军此时进攻洛阳,那么胡虏必然回援,因为洛阳和长安一样,也象征着中原的法统,对于刘聪而言,是不得有失的。那么他必然命令刘曜回师,这样一来,朝廷在长安前线的压力,就会小不少。”
虽然郭诵一口一个必然,但这并不能让桓景完全相信。他心里很清楚,这个计划里赌的成分太重了,最后成功的几率不大。
他努力回忆着在原时空看过的史书,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灵感。突然,他脑中灵光一闪——不对,晋室虽说终究必然要完,但却不是在这一年覆灭。
当然,因为蝴蝶效应,这一事件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