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逢纪献言破董卓(3 / 4)

件好事。”

“四弟,这有何说法?”

“我们此行本就欲立名耳,如今斩华雄退吕布,兄长的名声早已闻达于诸侯,当此乱世,何愁又不能建功立业!”

“就算是论功行赏也不必急于这一时,袁氏兄弟既然愿意自毁名声为我们搭桥,那我等不如顺势而为之。届时在诸侯面前也可叫那袁氏兄弟哑口无言。”

刘备三人看着坐在那里气定神闲的周渔,三人不知为什么都有种心安的感觉:“不知四弟意欲何为?”

“若是能攻入虎牢关,引十八路诸侯入洛阳,不知可否为此次伐董头功?”

刘备看着周渔摇了摇头,不是不认同周渔的想法,只是觉得有点不太合实际:

“虎牢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,其地势更是‘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’,更何况背后还有西凉诸将以及董贼的二十万雄兵的把守,攻入虎牢关谈何容易。”

“四弟,有何想法不妨直说,俺张翼德愿意为你打头阵!”

周渔看着张飞笑着说道:“翼德,此事却也急不来。”

“此事关键就在于董卓,今日虎牢关前两军对峙,吕布一败,董卓却丝毫无出关应敌的想法。只知放箭退敌,就知其毫无进取之心也,现在也不过一闭目待死之辈。”

“四弟,你是说董卓有可能会放弃虎牢关?”

“恩,形势也容不得他多待,他和洛阳本地世家大族本就多有矛盾。如今董卓亲率大军至此,一战无功,他在洛阳的后方只会愈加的不稳定,董卓只有更加小心的保留有生力量才能维持自己如今的地位。”

“局势经四弟这么一说竟有种拨云见日之感,却不知那董卓还有何出路?”

周渔手指了指地图上的长安:“董卓在长安经营多年,基础雄厚,外又有潼关之险。若能将后方迁往长安,内则可将洛阳世家大族多年经营的基础盘打乱,外则可疲关东诸侯联军。”

刘备等人听闻周渔此言不经倒吸了一口凉气:“四弟,你是说董贼欲行迁都之举?”

周渔看着刘备等人点了点头:“恐怕如此。”

直到现在刘备都有点不敢相信周渔的话,那可是东汉两百年的国都啊:“行如此倒行逆施之事,洛阳诸公又岂会容他如此胡来?”

“洛阳朝廷几乎系于董卓一人之手,他若言迁都就算诸公反对也是无济于事。”

张飞一掌拍在桌子上:“难道那董贼就无人可治吗!”

“却不用为此担忧,那董卓自持兵锋,不修仁德,早晚死于鬼蜮伎俩之下。”

“只是可惜洛阳百姓了,迁都一事一出,定又是生灵涂炭。”

听到刘备的话,周渔也沉默了,迁都一事在本质上是无法避免的。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,众人也都明白想要诸侯花费主力部队去跟董卓硬拼,根本是不可能的了。

从古至今,迁徙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,更何况董卓这次的迁都长安连任何保障措施都没有,完是靠军队去驱赶。虽然原著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字,但是也可以想象出其中的残酷。

“唯今之计,如欲救民,兄长只有尽量多联络几路人马,尽快拿下虎牢关了,再火速前往洛阳,这样也许可以挽回一点损失。”

听到周渔的话后,刘备微微沉呤:“却不知该如何攻入虎牢关?”

“只待董卓在洛阳一退,虎牢关必定军心涣散,届时兄长可引诸侯兵马至关下,兵势之下取虎牢关便易如反掌耳,至此也可夺得此次伐董头功了。”

“我观那曹操亦有救国之心,兄长不妨与他联络看看,以他在众人面前的声望,想必也可尽快促成此事。”

“此事不说与袁绍听吗?”

周渔听到刘备的话后摇了摇头:“此事还需从速,那袁本初好谋无断,更何况如今各路诸侯面和心不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