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使印度变成一个极端贫穷、哀鸿遍野的国家。英国议员威廉&;adeng曾这样描述东印度公司掠夺孟加拉的情景:“以前孟加拉是各国的谷仓,是东方商业财富和工场手工业汇萃之地。……在短短的20年内,这里的许多地方都已呈现沙漠的景象。田地荒芜,广大地面长满野草;农夫被掠夺,手工业者受压迫,饥荒一再发生,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减少。”1770年,孟加拉发生了一次大饥荒,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被饿死。1789年,英国总督也不得不承认:“本公司在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一,现在已是一片只有野兽栖居的荒漠之地。”
18世纪末19世纪初,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,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日益强大。他们坚持要求开放印度市场,参与对印度的剥削。1813年,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。从此开始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掠夺的新阶段,印度日益变成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。
从1814年到1835年,英国借助于低关税(棉丝织品课税3.5,毛织品课税2)输往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。自古号称世界棉织业大国的印度,现在到处充斥了英国的棉织品。在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下,印度的手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,百万手工业者破产失业,陷入绝境。著名的纺织工业中心达卡迅速衰落萧条,1827~1837年人口从15万人减到3万人。总督本丁克供认:“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。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。”
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。印度各邦的封建王公原是英国殖民统治的支柱,但殖民当局为扩大直接统治区的地盘,以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,采取兼并部分封建王公领地的政策。1848年戴贺胥任总督后,按照殖民者的所谓“丧失权利说”,规定王公死后若无直系后嗣,其土地和年金即由东印度公司收回。通过这种手段,殖民者先后兼并了萨塔拉、那格浦尔、詹西等十多个封建土邦。1846年,殖民当局竟宣布奥德王公不善治理,强行吞并其领地。另外,还剥夺了马拉特王公那那萨希布领取年金的继承权,没收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寺院大量的土地。英国殖民者的这些政策,引起土邦王公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僧侣的不满。
中英第一次战争地爆发,为印度大起义了极好的机会。莫尔维.阿赫马德.沙的活动,得到了各地印度王公们的认同,他们明白只有赶走英国人,才能保障他们的利益不继续受到侵害。
一时间印度民族起义在英国的殖民地上满地开花,各地仅有的英军部队目前最大的编制也就到团级,根本不足以应对印度人的起义。
现在,英国人需要的就是马上和中国人和谈,放出被俘的士兵用来稳定印度的局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