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戚继光:明代长城,抗倭名将的传奇一生(7 / 7)

多次上疏请求辞官。万历十三年(1585年),在给事中张希皋等人的连续弹劾下,神宗最终同意了戚继光的辞职请求。同年十月,戚继光告别官场生涯,返回故乡蓬莱,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曲折的军事生涯。

七、晚年

戚继光一生致力于国防与边疆的安宁,无论是在浙江抗倭的烽火岁月,还是在北方边防的艰辛岁月,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。在浙江抗倭时,他慷慨解囊,赏赐有功将士,深得士卒之心。北镇蓟州,他依旧慷慨对待士卒,广结善缘,即便身居高位,却生活简朴,家无余财,唯有藏书数千卷。罢官后,戚继光的生活陷入困境,家中连请医抓药的费用都难以承担,妻子王氏也在艰难时刻离他而去。

戚继光的晚年,政治环境恶劣,朝廷对他的态度冷漠,即使有御史傅光宅上疏建议重新启用,也遭到无情拒绝,甚至招致罚俸。万历十五年(1587年)十二月十九日,戚继光病发,次日病逝于家中,享年六十一岁。朝廷对这位功勋卓着的将领的去世反应冷淡,直至两年后,其长子戚祚国赴京请求恤典,朝廷才勉强同意祭葬。

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礼部上奏,高度评价戚继光在闽浙抗击倭寇、在幽燕防御外敌的卓越功勋,请求按照惯例给予恤典。朝廷最终同意,戚继光的后代得以陆续袭职。晚明时期,朝廷追赠戚继光谥号“武庄”,天启初年,首辅叶向高上疏,为戚继光平反,指出其功大赏薄,请求重新评价。朝廷随后改谥为“武毅”。

崇祯八年(1635年),明朝政府在戚继光的故乡蓬莱建立了表功祠,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,每年春秋时节,朝廷都会举行祭祀仪式,表达对这位伟大将领的敬仰与怀念。

结语

戚继光的一生,是忠诚与智慧、勇敢与坚韧的典范。他不仅在战场上留下了赫赫战功,更在军事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戚继光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,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戚继光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,永远闪耀着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