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其家属被押解至京城,关入刑部大牢。十一月二十三日,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病逝。十二月十一日(1726年1月13日),即年贵妃去世后的半个月,议政王大臣、刑部上奏了年羹尧的九十二款大罪,包括大逆之罪五、欺罔之罪九、僭越之罪十六、狂悖之罪十三、专擅之罪六、贪黩之罪十八、侵蚀之罪十五、忌刻之罪六、残忍之罪四。
其中,重罪包括与静一道人、邹鲁等人图谋不轨,私藏军用物品,伪造图谶妖言等。此外,还包括乱穿衣服、滥用龙纹、排斥异己、贪污腐败、非法经营等各种罪状。同日,雍正帝派遣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、步军统领阿齐图向年羹尧宣判死刑,称九十二款大罪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多条。然而,雍正帝念及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功绩,最终决定开恩赐其狱中自裁。
据说当时年羹尧迟迟不肯自尽,希望能再见雍正帝一面再死。面对这种情况,蔡珽厉声斥责,年羹尧才最终自尽。
除了年羹尧本人之外,他的父亲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尧也被剥夺了官职,但免于治罪。年羹尧的儿子年富被斩首,其余年满十五岁的儿子均被发配到云贵、广西等地戍边。年羹尧的幕客邹鲁、汪景祺先后被斩首,其亲属被罚为披甲奴隶。然而,在雍正五年(1727年),雍正帝考虑到年羹尧昔日平定青海的功绩,赦免了年羹尧的诸子,并将他们交由年遐龄管束。
结语
年羹尧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既是清朝初期杰出的军事将领,也是历史上着名的权臣之一。他的崛起和陨落不仅反映了清朝早期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复杂关系,也揭示了权力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危险。尽管年羹尧在军事上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他后期的行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性结局。年羹尧的故事警示后人,无论地位多么显赫,都不能忘记谦逊与忠诚,否则必将面临严重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