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次年,驻藏大臣傅清、拉布敦英勇地铲除了已显露叛意的珠尔默特那木札勒,却不幸遭其党羽反噬,壮烈牺牲。这一突发事件加剧了西藏局势的紧张,也凸显了岳钟琪等将领的重要性。
六十四岁高龄的岳钟琪,不顾年迈与足疾缠身,毅然领命再赴康定,亲自驻守打箭炉,成为稳定西南边疆的关键人物。同时,策楞率精锐入藏,迅速处理善后事宜,有效遏制了叛乱的蔓延。岳钟琪的忠诚与果敢,不仅赢得了乾隆帝的赞赏,也为其家族带来了转机,其子岳濬因此得以赦免。
紧接着,杂谷土司苍旺的叛乱又给西南边疆带来了新的挑战。岳钟琪虽身患重病,但心系国家安危,毅然抱病出征,采取突袭与智谋并用的策略,迅速平息了叛乱。为巩固胜利成果,他提议并实施了部分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,设立理番直隶厅,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;同时,也保留了部分地区的土司制度,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治理策略。这一系列举措,在四川总督黄廷桂的协助下得以顺利实施,为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。然而,岳钟琪也因劳累过度,病情日益加重
八、晚年
乾隆十九年(1754年),重庆地区爆发了由陈琨领导的会党叛乱。这场叛乱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动荡。此时,岳钟琪已经年近七旬,且刚经历了丧子之痛,身体状况不佳。然而,面对国家的召唤,岳钟琪毅然带病出征,肩负起了平叛的重任。
岳钟琪率领清军进入大巴山地区,对叛军展开了追击。在一系列战斗中,岳钟琪指挥有方,成功击败了叛军,并最终擒获了叛乱头目陈琨等人。然而,长期的征战和劳累使得岳钟琪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。在回师途中,岳钟琪的病情日益加重,最终于同年三月初十(1754年4月2日)在资州(今四川资阳)不幸逝世,享年六十八岁。
岳钟琪的逝世消息传到京城,乾隆帝深感悲痛。乾隆帝高度评价了岳钟琪多年来的贡献,称其“宣力有年,劳绩懋着”,并对岳钟琪在此次平叛行动中带病奋战的精神表示赞赏。乾隆帝对岳钟琪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,并下令免除岳钟琪因先前西征获罪而被追赔的部分款项,将岳钟琪之子岳濬在巡抚任内应追赔的四千九百余两欠银免予追缴,并将已经抵交的家产退还给岳钟琪的家属。此外,乾隆帝还下令赐予岳钟琪祭葬,并赐谥号“襄勤”。
乾隆帝对岳钟琪的褒扬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补偿,还体现在精神上的认可。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,朝廷将岳钟琪的牌位迁入贤良祠进行奉祀,这是对岳钟琪一生功绩的最高肯定。
九、结语
岳钟琪的一生,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。他身历三朝,战功显赫,在平定青海叛乱、逐准安藏及讨平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大功,被乾隆帝誉为“三朝武臣巨擘”。他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,不仅为清朝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史称“终清世,汉大臣拜大将军,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,钟琪一人而已”,这既是对岳钟琪个人能力的极高赞誉,也是对他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