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他们跟贾敬有多少交情,而是他们心惊于晋王的丧心病狂…… 二世而亡的皇朝就有两家,他们亡了,可是带累了多少世族多少百姓? 若不是太子的那一把火,晋王十有八九会继承皇位。 若不是贾敬的第二把火,就太上皇的糊涂样,晋王自感得位无望时,也必要疯狂一把。 到时候谁敢说自己就是幸运的? 弹劾晋王,弹劾甄家的折子,如雪片般飞在皇帝的玉案上。 皇帝挺高兴的。 只不过老头子才倒下,他要是太迫不及待,倒显得他不是孝子似的。 有关甄家的折子,他留下了,有关晋王的折子,他暂时按下了。 晋王得处置,但怎么着也得过了年再说。 皇帝暂时把这些划成了小事,他现在关心的是治倭之策。 晋王敢跟倭寇勾结,那倭寇一方还不知道有多少人马,在京城周围虎视眈眈。 这是他不能忍的。 “皇上!” 受召而来的董孝全看到皇帝在看舆图,心下一动,“您是想推行治倭之策了?” “不错!” 皇帝点头,“如今北方已安,南边有王子腾镇着,要不了多久,国库也会渐渐丰盈。”所有人都知道他没钱,以前他没权,没钱也只能忍着,努力协调着,但如今父皇倒下了,曾经仗着老头子的人,聪明点的已经开始还银了。 他现在不愁国库的银子。 主动还上,他念着他们父、祖的功劳,念着太上皇,也就罢了。 不主动还…… 待他忙过这一段,那不好意思,定要清算。 反正皇帝已经打算清算甄家。 让甄应嘉进京的旨意才发出,他就连发数道旨意,明着盯甄家的是一批人,暗里他还有一批人。 “治倭之策,利国利民,该当推行了。” 哪个皇帝不想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? 皇帝也有他自己的野心,“朕的意思是,爱卿明天就在大朝会上,正式提出,先让大家辩一辩,让人心里有个底,明年开春,明示天下。” 这? 怪不得突然重赏沈夫人呢。 董孝全想了想,“可!” “倭寇那边,你们查得如何了?” 既然决定对那边动手,他们就得多抓些倭寇。 皇帝问董孝全,“别告诉朕,至今还没有半点头绪。” “……想要头绪很容易。” 董孝全不惯皇帝的脾气,“皇上让我审一审晋王。” 那些黑衣人是他的人。 “您不让我审,让我跟无头苍蝇一样找,这不是为难我们顺天府吗?” 逼急了,这顺天府的官,他不干了。 董孝全这些天,可是煎熬的很。 太上皇是当着他的面倒下的。 虽然他禀的都是正事,但…… 太上皇对他这个顺天府尹,总的来说,还是不错的。 董孝全这些天心里愧疚的很,所以,敬王他们找他麻烦,他都忍了。 但对晋王,他不想忍。 此人无君无父,无国无家,无耻至极。 只关宗人府,好声好气的养,他咽不下这口气,“皇上,您知不知道,您这样是在助涨他的气焰,甚至有可能引发变故?” 既然拿下了,那就该以雷霆手段,彻底把他按死。 这也就是晋王在宫里被拿,要不然…… 就凭晋王对付贾家的势头,董孝全猜测,他都有可能暗藏了一支兵,连夜发动兵变。 “来来来,喝口水。” 皇帝被骂了,但好声好气的给他倒了一杯水,“朕知道,朕在有些事上,处理的不够果断。但是,爱卿也得体谅朕,太上皇刚倒下,朕就处置晋王,为免显得朕太过凉薄不说,还……” 说到这里,皇帝为难的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