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狐狸就是老狐狸,这口才真是没谁了!”
莫离感叹道。
“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第三要义是无为而为。
无为,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观点。
这一思想多被很多君王或者能人视为消极,而实际上,老子的“无为”并非什么都不干,而是倡导一种“无为而为”的辩证法,即在顺乎事物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。
老子曾言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在他看来,大道运行,自有其章法和规律,一旦人为干预,强制作为,就会陷入异化而不可自拔。
具体到治国理政方面,就是要把主动权交给人民,多体察民心民意,而不是拍脑袋决策,凭感觉折腾,以致政令频出,朝令夕改。
君王不应有自己的私心和偏见,而应该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。
毕竟,得民心者的天下。”
司马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,不过,他目前说的都是大方向,并没有言语怎么处理吕不韦的事情。
他说这些的目的便是让嬴政明白,霸道并不能让秦国一直强大,需要王霸结合才行。
毕竟,在历史上,嬴政虽消灭了六国,统一了天下,但后来的他却不懂得与民休息,总是通过各种政策干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,动不动就抓壮丁去修坟墓、挖运河、垒长城、征北方、打南蛮……结果却适得其反。
后来的刘邦和他的功臣们都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,所以很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,借鉴“无为而为”的思想在汉朝也得以发扬光大。
汉高祖及他的继任者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,减轻田租,鼓励农耕,提倡节俭,减轻刑罚,使汉朝的生产与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提高。
到了汉武帝时期,当匈奴屡次侵犯北方边境时,大汉王朝凭借其多年养精蓄锐后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,彻底打败了凶蛮强悍的匈奴骑兵,甚至把匈奴赶到了今天的欧洲。
有所为,有所不为,无为时,静若处子,有为时,动若脱兔。
这正是“无为而为”这一辩证法的奥妙之处。
也是司马懿要表述的原因。